高分网 > 初中学习方法 > 初一学习方法 > 初一语文 >

初一语文上册16课至30课知识点总结

时间: 子媚2 初一语文

  初一语文上册知识点1:紫藤萝瀑布 宗璞 pú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瀑pù布 迸bèng溅 忍俊不禁jīn

  盘虬qiú卧龙 伶仃líng dīng 绽zhàn放

  穗suì 伫zhù立 仙露琼浆qióng 沉浸jìn

  2.解词。

  (1) 忍俊不禁:忍不住笑。

  (2) 伶仃:孤独,没有依靠。

  二、重点句子

  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三、文学常识

  1.《紫藤萝瀑布》是一篇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的散文,作者是当代 (时代)女作家宗璞。

  2.散文按表达方式分叙事散文和抒情散文,散文最重要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

  初一语文上册知识点2:走一步,再走一步 莫顿·亨特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啜chuò泣 纳罕hǎn 峭qìao壁 目眩xuàn

  颤chàn抖 闷mēn热 屡lǚ次。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训(jiè) 诫 瘦骨(lín xún) 嶙峋

  小心(yìyì) 翼翼 (sǒng) 耸立

  3.解词。

  (1) 纳罕:惊奇,诧异。

  (2) 啜泣:抽噎,抽抽搭搭地哭。

  二、重点句子

  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 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

  (点拨:本句是主旨句,含义深刻。)

  三、文学常识

  《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

  初一语文上册知识点3:短文两篇

  蝉 小思

  1、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这个词

  收敛(liǎn):收拢,合拢。

  聒聒( guō):持续嘈杂,使人厌烦。

  宽恕( shù):宽容饶恕。

  2、作者简介

  小思,1939年生,本名卢玮銮,另有笔名明川.祖籍广东番禺。

  小思曾任多家中学中文教师,1978年任教于香港大学中文系,1979年起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已出版的作品有《路上谈》《承教小记》《不迁》《香港文纵》《日影行》及合集的《七好文集》《七好新文集》《三人行》等。小思从事文学研究工作,多次出任文学奖评判,参与各种文学活动。

  3、蝉的生命意义的内涵是什么,用文中的词语或句子来解读

  它等了17年,才等到一个夏天。

  它为了生命延续,必须好好活着。

  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地活过。

  4、文中能体现蝉生命的短暂词语有哪些?

  才 就只有 就活

  5、《蝉》是按怎样的思路来结构文章的?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先抑后扬

  6、作者写蝉,先抑后扬。一抑一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抑:写蝉的聒噪声使人们心烦,这是一抑。写病蝉,写它的微弱、细小,又是一抑。

  • 扬: 蝉的生活历程显示了生命的意义。

  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须好好地活着

  7、语句体会

  “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如何理解这句话中的“烦人的聒聒” ?

  照应开头的“使事忙的人听了很烦”的烦字,但已从开头的烦变成现在的宽恕,形成一个首尾照应又有变化的完整结构。

  贝壳 席慕蓉

  1、作者简介

  席慕容,另有笔名萧瑞、漠蓉、穆伦·席连勃等。祖籍内蒙古。1943年生于重庆,后随父母由香港迁至台湾。

  生命、时光、乡愁是她作品的内在主题,而对人情、爱情、乡情的细腻独特的审美描摹、委婉倾诉则是吸引读者的奥秘。

  主要作品:诗集《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散文集《有一首歌》、《成长的痕迹》、《三弦》 、《生命的滋味》、《同心集》、写给幸福》等

  2、《贝壳》写了哪两个部分的内容?

  主要写捡贝壳及贝壳的精美,并对这一卑微生命发出了感慨。

  3、《贝壳》一文中,作者先对贝壳的精美作了一番描述,然后生发了哪些联想?

  4、、“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呢?”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比较了自己和贝壳里的生命,感悟自己的生命尽管有限,但还是比贝壳里的生命时间要长一点,空间要多一点,用反问表达要力所能及地把事情做得更精致些、更好些,让后人为自己的执著、努力而感动。

  5、《贝壳》中有这样的话:“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你怎样理解“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

  执著和单纯的

  比较两篇散文有何相同与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

  (1)都是由一个小小的“物”引发对生命的一些感悟。

  (2)对于生命的理解,都比较积极、认真。

  (3)对于“物”的描写细致入微

  不同之处:

  (1)《蝉》是先抑后扬,《贝壳》是直入主题。

  (2) 《蝉》对于生命的态度隐喻在对蝉的生命意义的阐发中,并没有直接表白;《贝壳》则明确提出了自己要认真做事的想法。

  初一语文上册知识点4:在山的那边 王家新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痴chī想 诱yòu惑 喧xuān腾

  点拨:不要把“诱”误读成xiù。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huàn) 幻想 (shùn) 瞬间 (níng)凝成

  3.解词。

  (1)隐秘:隐蔽,不外露。

  (2)一瞬间:一眨眼之间。

  4.诗中的“山”指的是困难、挫折,“海”指的是理想、信念。

  二、重点句子

  1.在山的那边,是海! 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2.——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三、文学常识

  1.《在山的那边》的作者是王家新

  2.从表达方式和内容看,诗歌分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三种,《在山的那边》属于哲理诗。

  初一语文上册知识点5:虽有佳肴 《礼记》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佳肴(jiā yáo) 自强(qiǎng) 兑命(yuè) 学学半(xiào)

  2、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解释下列字词。

  虽 (即使) 旨 (甘美) 至道 (最好的道理)善(好处 ) 困 (不通,理解不了) 是故(所以)自强 (自我勉励 ) 自反(反省自己)

  故曰:教学相长 (教和学互相促进)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教别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3、本文节选自《学记》(《礼记集解》)。《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4、参考译文

  (1)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

  (2)即使有最好的方法,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

  (3)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困难。

  (4)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自强不息。

  (5)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

  (6)《尚书·兑命》说:“教育别人,能收到一半的学习效果。”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5、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作者是怎么论述的?(论证思路)

  “教学相长”--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二者相铺相成。重视实践,在学和教的实践中“知不足”、“知困”,明事理,出真知,得到进步与发展。

  6、积累

  n 1、学习过程五步骤: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n 2、学者有四失: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n 3、教育教学九原则:教学相长、长善救失、启发诱导、因材施教…

  初一语文上册知识点6:化石吟 张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骸hái骨 猛犸mǎ 葱茏lóng 雕diāo刻

  2.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 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串珍贵的密码。

  (2) 复原的恐龙、猛犸仿佛在引颈长吼,/重现的远古林木多么葱茏、幽雅。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

  2.海枯,石烂,日转,星移……/生命的航船从太古不息地向近代进发。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化石吟》是一首咏物诗,作者是张锋。

49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