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通用学习方法 > 复习方法 >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复习知识点大全

时间: 雪珠2 复习方法

  为方便大家能够更好地记忆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小编整理了相关的知识点汇总,希望大家能够轻松应对七年级期末考试,下面我们一起来复习吧。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

  第1课 隋的统一与大运河

  ⒈隋朝的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年号开皇。隋文帝的继任者是隋炀帝(杨广) ⒉589年,隋朝灭掉了南方的陈。这是继秦朝之后,中国又一次完成了统一。 3.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

  4.大运河:3+4+5=1。3点即是:中心洛阳、东北到涿郡、东南到余杭;4段即是: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5大水系即是: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和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1即是:大运河是一条贯通南北的动脉,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⒈隋炀帝不惜民力,酷虐残暴,导致农民起义。隋朝二世而亡。 2.李渊于618年建立唐朝,定都长安,他就是唐高祖。

  3.唐太宗的年号是“贞观”。被唐太宗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的大臣是魏征。

  4.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被誉为“贞观之治”。

  5.唐太宗认真吸取隋朝兴亡的经验教训,在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我们把这些措施总称为“贞观新政”。

  (1)、经济上:改革赋役制度、轻徭薄赋(减少百姓服劳役天数,并规定可用交纳实物的方式代替服役,使人身束缚逐渐松弛。)

  (2)、政治上:虚心纳谏,选贤任能,完善制度(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 ,完善科举制度。)(“三省”指的是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其中,尚书省下设六部。) (3)、法律上:修改法令,编纂《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在历史上对亚洲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 (4)、民族关系上:密切与少数民族的联系。 第3课 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

  ⒈武则天登上帝位后,改国号为“周”,她是我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

  ⒊武则天的统治:(1)重用酷吏,严厉打击反对她的元老重臣、勋贵旧族。 (2)武则天编修《姓氏录》,崇尚新贵。

  (3)武则天还大力发展科举制度,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 (4)武则天重视农业生产,减轻百姓负担。

  武则天统治时期,史称有“贞观遗风”,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⒋唐玄宗统治的前期,年号“开元”,由于他重用贤能,任用名相,锐意改革等。使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开元盛世”。

  5.唐朝出现的新型农业工具——曲辕犁,可用于控制入土深浅。与新的灌溉技术——筒车一起,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6.唐朝疆域四至:东至安东,西到安西,北达蒙古高原,南抵南海。 第4课 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

  ⒈科举制度:(1)隋朝时创立,唐朝加以完善和发展。 (2)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的标准。

  (3)常设的主要科目:明经和进士。(明经考儒家经典,进士科包括策问、加试经史、杂文。人们普遍推重进士科)。

  (4)科举制度的作用(见课本21页):A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B读书人可以自由报考,人才不断更新,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C科举制为士子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激发了他们对前途的自信和热情。D士人中的佼佼者进入统治集团之后,推动了一系列改革,开创出政治、经济、文化及民族关系的崭新局面,给社会带来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E还有国际影响,19世纪的英国文官制度的产生就是受到了中国科举制的启示) 2.饮茶习俗在唐代风靡全国,骑马出行普遍而富有情趣。

  3.唐朝习俗风尚、思想文化的特点:胡汉交融、中西贯通。唐朝的时代精神:博大开放、汇纳百川、充满创新活力。 第5课 “和同为一家” 1.唐朝对待少数民族的政策有

  (1).武力、安抚或册封:唐太宗打败东突厥后在当地设立都督府,并任用突厥贵族进行管理。

  (2).联姻: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出嫁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

  2.在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的感召下,西北各部首领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即拥戴他为他们共同的君主。 3.吐蕃就是今天藏族的祖先。 第6课 开放与交流

  唐朝时,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极为繁盛,原因:唐代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交通的发达,以及唐朝政府推行的对外开放政策。

  ⒈遣唐使就是日本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他们把唐朝的典章制度、天文历法、书法艺术、建筑技术以及生活风俗等带回日本,对日本的生产、生活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⒋唐玄宗时,鉴真六次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⒌唐太宗时,为了求取佛经精义,玄奘毅然西行前往佛教圣地天竺。玄奘是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拼介绍到中国的人。(《大唐西域记》) 课本39页表格。

  ⒎唐朝长安,是一所国际性的大都市,到处可见来自世界各国的外交使节和长年聚居的外国客商。

  第7课 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

  ⒈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印刷术_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2.唐朝初年,人们从印章和拓印刻石中得到启发,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是唐咸通九年(868年)印制的《金刚经》。 3.火药的发明与古代的炼丹术有密切关系。唐朝,孙思邈第一次把火药的配方在《丹经》记录下来。唐末,火药始用于军事。最初的火药武器叫“火箭”。宋代时,火药广泛应用于军事上。

  ⒎赵州桥又名安济桥,是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一座单孔大石桥,它被誉为“世界建桥史上的一个奇迹”。它的设计者是隋朝的李春。 第8课 璀璨的文学艺术

  ⒈文学家韩愈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李”指的是李白,人们称他为诗仙;“杜”指的是杜甫,后人称他为诗圣,称他的诗为诗史。

  ⒉唐朝时期的乐舞十分发达,相传唐太宗创作《秦王破阵乐》;唐玄宗创作《霓裳羽衣舞》。

  ⒊唐朝时,敦煌莫高窟所藏艺术珍品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瑰宝。其中以泥塑和壁画(如壁画《飞天》)为代表。

  第10课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

  政权 建立时间 建立者 民族 都城 辽 916年 耶律阿保机 契丹 上京 北宋 960年 赵匡胤 汉 汴京 西夏

  1038年

  元昊

  党项

  兴庆

  ⒈1004年,辽军的进攻威胁到北宋都城的安全。对此,宰相寇准坚持宋真宗亲征。 ⒉1005年,宋辽订立澶渊之盟,规定北宋每年送给辽银、绢等钱物(岁币),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但这是宋辽实力均衡的产物。此后,南北贯通,互市不绝,保持了一百多年相对和平的局面,双方的经济和文化都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⒊1044年,北宋与西夏订立和约:夏对宋称臣,宋每年送给西夏“岁币”,重新开放边境贸易(促进了西北边境地区的发展)。

  ⒋契丹、西夏、蒙古政权建立后,都创有自己的文字。

  第11课 宋金南北对峙

  ⒈1115年,女真族杰出首领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政权,他就是金太祖。

  ⒉1125年,金灭辽;1127年,金俘虏宋徽宗和宋钦宗以及宗室后妃等三千多人,掳走大批珍宝器物,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

  ⒊金灭北宋的同一年(1127年),赵构建立南宋,他就是宋高宗。

  ⒋“撼山易,撼岳家军难!”这形容的是岳飞领导的岳家军。岳飞是南宋著名的抗金名将。

  5.1141年,南宋与金订立和议:南宋对金称臣,割让部分土地,向金送交岁币。至此形成宋金南北对峙的局面。 第12课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

  ⒈魏晋南北朝以来,全国经济重心出现南移的趋势。

  ⒉宋代,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重心南移主要原因: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安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来了丰富的劳动力、先进的农业工具和技术;隋唐时期的大统一,使南北经济都得到发展;南方自然条件优越等。 ⒊“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⒋北宋前期,从越南引进了优良的水稻品种——占城稻。 5.宋代煤的开采量居世界第一。

  6.宋朝时,瓷器成为畅销世界市场的产品,中国因此被誉为“瓷之国”。 7.北宋前期,由于商业的繁荣,四川地区出现了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南宋时,通行的纸币有会子、关子。

  ⒏宋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并在广州、杭州等地设立了专门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市舶司。设蕃坊、蕃市、蕃学。外贸范围广。

  第13课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⒈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国策,士人受到社会的普遍尊重。

  ⒉宋朝时,在士农工商四个阶层中,社会地位发生了变化的是工、商。 3、由于雕版印刷的普及,书籍等文化用品逐渐在农村流行。 4.宋政府将居住在城镇的非农业户编定为坊郭户进行管理。

  5.宋代城市中出现固定的娱乐场所——瓦舍。瓦舍的出现,反映了市民阶层的欣赏趣味。

  第14课 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 ⒈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政权。

  ⒉完成蒙古统一大业的首领是铁木真。

  ⒊1206年,蒙古贵族在斡难河源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蒙古族的最高首领,尊称为成吉思汗。蒙古政权建立。

  4.元朝建立: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他就是元世祖。元都城在大都(今北京)。

  5.元朝建立后,很快便出兵灭了南宋。南宋大臣文天祥坚持抗元,“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6忽必烈即位后,大力推行以采用汉法为主要内容的改革。①仿效中原王朝的政治体制,建立行省制度。②推行重农政策,朝廷设立专门管理农业的机构——司农司。 7.元朝实行人分四等的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以达到分而治之的目的。 8.元朝时,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第15课 推动社会进步的科技成就

  ⒈北宋时期,平民毕昇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术,对传播知识、促进世界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的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四百年。

  ⒉战国时期,人们制成了指南工具——司南; 宋代,人们进一步发明了——指南针。 指南针一经发明,很快应用到航海上。南宋时,指南针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重要条件。

  ⒊元代的黄道婆向黎族族人学会了先进的棉纺织技术,并加以创新,使松江地区成为江南棉纺织中心。棉布逐渐取代丝麻成为广大民众普遍使用的衣被原料。黄道婆成为“衣被苍生”的棉神的化身。

  第16课 繁荣的宋元文化

  ⒈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资治通鉴》。 ⒉《资治通鉴》记述了从战国至五代末年共1362年的历史。(被誉为“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也。”)

  3.宋代三大词人:北宋苏轼、两宋之交的李清照、南宋辛弃疾。

  4.元杂剧标志着我国戏曲艺术的成熟。关汉卿是元杂剧最负盛名的作家,代表作是《窦娥冤》

  第17课 探究《清明上河图》

  ⒈《清明上河图》描绘了汴京的日常社会生活与习俗风情,它是北宋张择端所作。

  第18课 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

  明清时期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废宰相制度,设立厂卫制度、廷杖制度、军机处。八股取士加文字狱。(“一废三立,八股取士加文字狱。”)

  1.明太祖朱元璋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由胡惟庸案开始,废除了宰相制度,使六部直接受皇帝指挥;设立锦衣卫,专门侦缉官民言行;设立廷杖制度,它使君臣关系完全成为主仆关系。

  明成祖时,设立特务机构——东厂,由宦官负责。

1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