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通用学习方法 > 课堂学习 >

高效课堂该如何建立

时间: 燕妮2 课堂学习

  高效课堂该如何建立

  较高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学习的状态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主动认识探索事物,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果.高效课堂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追求,那么如何实现呢?小编认为需要我们教师对教材、对学生进行深入的研究,把握好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不灌输,而是搭建平台让学生自己学习、感悟、发现.

  微课程

  微课程是一种新的知识呈现与传播方式,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多媒体技术,是网络时代的课堂教学新成果。微课程主题突出、简洁明快,时间短、效率高,可以有效地改善学习者的学习方式。

  微课程有两个非常显著的特点:

  便于建构。每一个微课程都是一个独立的小主题,结构完整、主题突出,可以单独学习,也可以根据需求随意组合,还可以嵌入许多相关的其他内容。

  便于使用。微课程简短明了,便于上传网络,也便于应用到各种新媒体进行整合与传播。

  从使用环境上,微课程可分为“家庭自主使用”与“学校综合运用”两大类。

  “家庭自主使用”类微课程针对辅助性学习,学生在作业中遇到困难可以查阅网上相关的微课程内容进行学习。

  “学校综合运用”类微课程则是一种较为彻底的改革。这种微课程直接应用于教师的课堂设计,并进入课堂。由于新技术的运用,课堂结构发生了重大的改变:过去课堂中的学习内容由学生在家庭中通过自主学习完成;而家庭作业则移到课堂中,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帮助与辅导;同时,教师的角色开始由一个讲授者变为一个辅导者。

  微课程除了用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还可以应用于其他几个方面:

  推荐性学习。通过微信或校讯通等平台推送;分享到QQ群等互动平台。

  嵌入教研活动。微课程可以与学校的教研活动结合起来,比如研究合作学习时,教研组可以制作“小组9种新角色”、“深度交流8招”等微课程,让教师边观看边研究。

  线上线下一体化研究。这是将网络学习与学校实地一体化的一种研究设计。学校根据自己的需要,围绕以微课程为主的学习资源,建立“学习包”,比如《学习工具系列》等。然后明确课程结构,包括主题、目标、流程、时间安排等内容。在研究过程中,教师参考“学习包”的课程进行学习,学校还要组织线下研讨,让线上学习与线下研究形成一体化。

  思维地图

  思维地图(thinking map)由美国的大卫·海勒博士开发,是用来进行建构知识、发散思维、提高学习能力的一种可视化工具。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应。基于大脑接受机制,心理学家分为八种基本思维过程: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分类、推理、因果分析等过程。

  思维地图使学生能够形成认知技能中的有形视觉模式。为此,相应地开发了八种思维地图:

  1. 圆形图——分析:通过提示相关信息来展示与一个主题相关的知识。

  2. 泡泡图——抽象:使用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来描述物体。

  3. 双泡图——比较:用来进行对比和比较。

  4. 树状图——分类:用来对事物进行分类或分组。

  5. 括号图——综合:用于分析、理解事物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6. 流程图——概括:用来列举顺序、实践过程、步骤等。

  7. 复杂流程图——因果分析:用来展示和分析因果关系。

  8. 桥形图——推断:用来进行类比、类推。

  思维地图以八种认知技巧为基础,所有学科和教学内容都适用,所有年级的所有教师都可以使用,可与有深度或复杂的知识相结合。

  比如,一年级的小朋友在写话时,由于受到思维的限制,写成一句话的训练比较困难。教师可以利用“圆形图”进行教学,如描写一只小猫,可以请小朋友先画出一个圆,在中间的小圆里写上“猫”,然后通过师生讨论,在大圆里写出小猫的各种外貌、动作、特点、与自己的互动等,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一定的顺序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篇写猫的片段。经过几次训练,小朋友便掌握了基本的写话方法。

  高效读写

  读写困难是一种最常见的学习困难,一般在小学、初中阶段多见,许多有读写困难的学生,都会被误解为懒惰或不专心。

  事实上,许多读写困难的学生是由于阅读方法不当造成的。因此,将“高效读写”引入课堂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学生的读写效率和读写质量。

  传统的读写方式更多的是在研究学习的客体(知识、文本),而忽略了学习的主体(学生)。“高效读写”的研究对象首先是人本身,重点考虑的是一个人应该掌握哪些读写方法、具备怎样的读写能力、如何打通通往智能的途径等。前者属于知识论,后者属于方法论。知识本身是固化的,能力却可以像水一样自由流动,迁移到其他方面。

  “高效读写”独有的“学习三原力(感知力、思维力、创造力)”课程体系,为一个人的终身学习修建了一条包含“入口—过程—出口”的“高速公路”。

  “高效读写”的感知能力课程体系是“入口”,主要内容有:全方位感知、动态立体感知、整体感知、注意力训练、记忆能力训练,等等。

  “高效读写”的思维能力课程体系是“过程”,主要内容有:多维思维(概括与分离、联想与想象、矛盾思维、关系思维)和绘制思维导图,等等。

  “高效读写”的创造能力课程体系是“出口”,主要内容有:人际合作交流展示、演讲与口才、作品创作、阅读解题策略、完善学习流程,等等。

  目前,在对“高效读写”的认识方面,许多人存在一些误区,认为“高效读写”就是“快速读写”。实际上,“高效读写”一共有6个模块,“快速读写”是“高效读写”中的一个模块。

  “高效读写”提倡的是有品质的阅读和写作,注重读写效率的提升,反对“低效读写”和“无效读写”,但不反对朗读、吟诵等其他有效的读写形式和方法。

  思维导图

  在新课堂中,合理地使用思维导图,可以让学生的知识建构更系统,合作展示更清晰,巩固复习更充分。思维导图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的助手,还能让学生的思维过程更清晰地反映出来,让课堂中的各个环节得到充实和升级,有力地促进了课堂从“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过渡。

  高效课堂必不可少的一个载体是导学案,导学案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引导学生的思维。因此,在导学案中引入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意义的尝试。它的意义在于,不仅标志着导学案从“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型,还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科学的路径与方法。

  在导学案中引入思维导图,一般会经过以下几个步骤:对师生进行基本的理论与实践培训,包括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常用工具、具体画法、个性创新等内容;教师在初始阶段应该提供一些思维导图的“半成品”,降低制作难度,让学生逐步适应;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后,教师要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制作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的许多特点都与高效课堂有共通之处,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对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的能力有明显的提升作用。

  学生具有许多心理特点,例如好动、好玩、好奇、好问、好胜,等等。在儿童阶段,思维会从动作思维向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发展。思维导图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规律,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用思维导图分析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抓住知识的本质,发现问题的关键。同时,学生也会找到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