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学科学习方法 > 物理学习方法 >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

时间: 如英2 物理学习方法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天气与气候

  一、多变的天气

  1.天气与我们的生活: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天气 气候 概念 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区别 短时间 经常变化 长时间 变化不大 联系 两者都是指大气的状况,气候是对长时间天气的综合 2.天气预报图

  (1)气象预报图(卫星云图):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雨区,其越浓说明云层越厚,往往下面的雨就越大。

  (2)天气符号图:(识别常用天气符号P46图3.6)

  (3)天气预报图:通常,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内阴晴、风雨、气温和降水的情况。

  知道:①降水的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

  ②气温是大气冷热的程度,气温的单位一般用℃表示,读作摄氏度。

  ③风力和风向的表示方法。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力指风的大小。

  ④污染指数与空气质量等级:指数小,质量好;级别大,质量差

  二、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气温的变化

  气温的日变化: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会计算气温日较差。气温的日较差:某地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

  气温的年变化: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则相反。(会计算气温年较差。气温年较差:一个地方的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同月平均气温最低值之差。)

  2.会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读图说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3.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等温线:同一时间气温相同的点连在一起组成的线。

  (2)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P53图3.17

  ① 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② 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③ 在山地,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梳理

  三、降水与降水的分布

  1.降水的形成

  ①降水的概念: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②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③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是雨量器。

  ④降水的形成必须具备的条件:(暖湿气流上升运动)

  2.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P56图3.21

  ①从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②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③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

  ④在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⑤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是赤道附近;最贫乏的是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

  ⑥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方是印度的乞拉朋齐(世界“雨级”);最少的地方是阿塔卡马沙漠(世界“干极”)。

  3.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读出降水的变化规律。

  四、世界的气候

  1.降水的季节变化(时间)

  全年多雨区:在赤道附近地带各月降水都很多,如新加坡;

  全年少雨区:在内陆地区、两极地区各月降水都很少,如埃及开罗;

  夏季多雨区:在南、北纬30°~40° 附近的大陆东岸,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如中国北京;

  冬季多雨区:在南、北纬30°~40° 附近的大陆西岸,冬季多雨,夏季少雨,如意大利罗马;

  常年湿润区:在南、北纬40°~60° 的大陆西岸,全年受从海洋上吹来的西风影响的地区,各月湿润,雨量适中,如英国伦敦。

  2.影响气候的因素和气候类型的分布

  (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试举例分析。

  纬度位置影响——赤道地区终年炎热,而南极大陆则冰雪覆盖

  海陆位置影响——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同纬度的北京气候比较湿润

  地形影响——台湾岛台湾山脉东侧降水比西侧多。(青藏高原纬度较低,但是气候寒冷)

  (2)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大要素。 气温 降水 纬度位置 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赤道附近多,两极地区少,从赤道向两极越来越少(限于大陆东岸地区) 海陆位置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从沿海到内陆降水越来越少(温带地区最明显) 地形在山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3)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亚欧大陆东岸、内部、西岸的气候类型

  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大陆内部:温带大陆性气候

  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4)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P58图3.23

  ①热带主要气候类型

  a.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全年高温多雨。

  b.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非洲和南美洲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终年高温,一年中有明显的干季和湿季。

  c.热带季风气候:以亚洲南部、东南部的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最为显著。这种气候终年高温,一年中也可以分为旱雨两季,风向随季节而变化。旱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干旱少雨;雨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降水集中。

  d.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这种气候降水量稀少,终年炎热干燥,地面有大片的沙漠。

  ②温带的主要气候类型

  a.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亚热带是低温少雨)。大致以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为界,此线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b.地中海气候:主要位于大陆西岸的30°~40°地区,以地中海沿岸分布最集中,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c.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内陆地区,冬冷夏热,气温变化大,降水量较少,集中在夏季。

  d.温带海洋性气候:位于40°~60°中纬度地区大陆西岸,以欧洲西部分布最广,全年温和多雨,气温和降水的年变化比较小。

  ③寒带气候:分布在南极洲和北冰洋沿岸;终年寒冷。

  ④高原山地气候:分布在高山、高原地区;气候复杂,有垂直变化。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居民与聚落

  一、人口与人种

  1.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

  (1)世界人口增长:从1830年到1999年,世界人口每增长10亿人口所需时间逐渐趋短,这表明在这段时间内,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逐步趋快。2006年3月,世界人口总数已达65亿。(说明人口数据是一个动态的数据,也就是说是一个变化的数据。所以要说清楚人口数据是哪一年的数据,通常以最近一次人口普查公布的数据为准。)

  (2)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A.一般来说,发达国家和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就高。B.人口的增长速度在世界各洲是不同的,非洲是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大洲,其次是南美洲,欧洲的人口增长速度最慢。)

  (3)人口的分布:人口密度 = 总人口/总面积(人/平方千米),即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

  人口分布:a.人口稠密区:亚洲的东部和南部 、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等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原因:①社会经济条件:亚洲的东部和南部地区都是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人类在这里聚居的历史悠久,农业发展较早;欧洲和北美洲这两个地区都是工业发展较早的地区,经济发达。②自然条件:这四个地区都分布在中低纬度近海地区,气候较为适宜;同时,都在平原地区,所以自然条件都比较优越。)

  b.人口稀疏地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寒冷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寒、热、高、干)。如撒哈拉沙漠大洋洲西部沙漠 亚马逊平原 北冰洋沿岸 青藏高原

  (原因:极端干旱;过于湿热;终年严寒等。自然条件恶劣,不适合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2.举例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①人口增长过多过快带来问题:交通堵塞、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生活贫困、环境污染、资源减少等。

  ②人口不断减少停止增长,带来的问题: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国家用于老年人的社会养老等费用增加等问题。

  ③采取措施:人类必须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地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3.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

  (1)原因:a) 乡村人口增长造成劳动力过剩。

  b) 城乡差别:城市就业机会、物质生活条件、文化教育等条件较乡村好。

  (2)带来的问题

  a) 一方面为城市提供大量的劳动力,有力地支持城市建设;解决乡村人多地少的问题。

  b) 另一方面则可能造成城市人口过多而引发城市物质供应问题,城市就业问题,城市社会治安问题,城市环境问题等。

  4.世界三大人种特点,并在地图上指出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1)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来划分。(世界上所有人种都是平等的,没有优劣之分)

  (2)世界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区:白种人:欧洲、西亚、北非、美洲、大洋洲

  黄种人:亚洲东部和东南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的部分地区

  黑种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及大洋洲西北部

  (说明:三大人种既有大范围的集中分布,又有小范围的零星分布,其次还有各人种混居区。)

  二、语言和宗教

  (一) 主要语言的分布(见教材P75图4.13)

  1.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是世界上的主要语言,也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2.世界三大宗教:__、伊斯兰教、佛教

  __: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分布在 欧洲、美洲、大洋洲。

  伊斯兰教:其教徒被称为穆斯林,分布在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

  佛教:是世界第三大宗教,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宗教建筑:__——教堂;伊斯兰教——清真寺; 佛教——寺庙,佛塔。)

  我国维吾尔族、回族多信仰伊斯兰教, 藏族、蒙古族多信喇嘛教(佛教中的一派)

  三、聚落:

  包括乡村和城市。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乡村聚落的居民主要从

  事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生产活动。城市聚落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1.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房屋 道路修筑情况 商店的多少 学校的多少 医院的多少 有无农田 有无果园 有无鱼塘自然景观改变大小 密集度 高度 乡村 小(稀疏) 矮 少 少 少 少 有 有 有 小 城市 大(稠密) 高 多 多 多 多 无 无 无大 2.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环境因素:地形、气候、资源、交通等P80

  (2)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当地气候特点 民居的建筑特点 因纽特人的冰屋 严寒 冰块构筑,低矮,无窗,门小,墙厚,保温性好。黄土高原的窑洞 干燥,冬冷夏热 利用厚厚的黄土层,挖凿成窑洞,冬暖夏凉。 傣族竹楼(高架屋) 潮湿,炎热多雨双层,楼上住人。凉爽,通风,防潮。 新疆的平顶屋 干燥,风沙大 平顶房,屋顶可以晒庄稼。 西亚的乡村 炎热,干燥墙厚,窗小。减少白天太阳热量的传入和热风。 (3)保护世界遗产的意义

  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们从不同侧面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如果不加以保护甚至任意破坏,将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

37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