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通用学习方法 > 学习方法 >

学习方法论文3篇

时间: 如英2 学习方法

  拥有一个好的学习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学习啦小编要与大家分享的:学习方法论文,供大家参考!

  学习方法论文

  [论文摘要]针对应试教育下学生缺乏创新意识的问题,文章倡导以问题为主导的交互式学习方法。它能培养和增进学生问题意识,是一种可以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精神的自主教育的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另外,通过革新课程体系;革新课程的教学方式,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注重培养他们合作学习的意识,促进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从而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论文关键词]问题 交互式 学习方法

  一、目前高等教育中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普通高校本专科的招生人数不断扩大,录取比例不断提高,1990年本专科全国高校招生人数60.89万,2000年扩大到220万,2011年又增加到675万。规模的扩张引发了教学管理方式绩效的相应变化,进而引发了教育质的部分变化:第一,强化了满堂灌,重课堂、轻课余的传统教学方式。这是因为随着招生的急剧扩大,学生班的数量相应扩大,每班的编制均很满,合班课明显增多,授课形式以集中讲授为主,互动讨论减少,个别指导更少。教师上课如“赶场子”,占据了教师的绝大部分时间。“以教学为快乐”的教师职业境界正变得稀缺。第二,很多省市都建立“大学城”或第二校区,而大学城和第二校区往往不在原校区,更不在城市的中心区而在远郊甚至在郊县或更远,教师下了课需急忙赶乘校车下班回城区回家。上述两点造成各高校生师比普遍较高,教师无暇顾及学生的课余辅导,更谈不上日常的个别指导。第三,精英教育中的师生关系还有少许类似于“师徒”关系,而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往往一个教师授课涉及不同班级、不同年级学生,缺乏针对性指导,教师与学生的联系日渐松弛或稀少,尤其是中青年学术骨干,很少顾及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学生学习和研究主要靠自己的努力,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做创新性研究非常困难。

  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学生从小学到大学都缺乏创新的潜质,他们不敢大胆质疑,较少提问,没有科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在这种教育培养模式下学习的学生,进入大学后,容易出现学习目标不明确,对专业缺乏兴趣和学风浮躁状况,学习和研究能力薄弱,距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相去甚远。而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切入点和关键是抓好学生课程教育。只有从重视课程教学开始,才能真正提高高等院校学生科研、创新能力。而从“以学生为中心”向“以学习为中心”转变是提高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即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不能单纯讲“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而应强调学生在校期间应当“以学习为中心”,以学习为主导,并积极提倡“自我教育”和“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做自我重构,强调对复杂问题的解决,要在真实的情景中即在实践中合理运用知识以解决问题。

  上述对高校目前课程教学现状的分析表明,想以目前的课程教学模式来实现创新能力培养面临极大困难。传统教学及其管理方式的绩效正在下降,只有解除这一难题,创新教学模式及其管理方式,方能落实“以学生为主”“以学习为重心”的现代教育理念,在新的制度和机制平台上创造新的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人才大军。

  二、以问题为主导的交互式学习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针对上述问题,以往的教育主要通过实施讨论式教学方法加以应对。讨论式教学是指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围绕某一问题或社会现象的某一方面,以小组或班级为单位,提出各自观点或解决方案,以争辩甚至辩论的形式在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开展积极讨论,通过互相质疑、互相启发来弄懂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这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参加讨论活动的每一位学生都有自由表达见解和发挥才能的机会,有利于学生拓宽思维空间,有利于学生质疑精神、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也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讨论式教学方法有其良好的作用和积极的意义,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其一,虽然可视为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方式,但是,以往的讨论式教学法在实质上仍然是以教师引导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更多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教学由教师控制和掌握,赋予学生的想象空间有一定限度。其二,这种教学方法虽然给予了学生进行思想交流的平台和探讨问题的机会,但大多情况是在预定范围内的思想辩论和观点交锋,缺乏深入地探究,对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有限。其三,这种课堂讨论式教学方式虽然有老师设置的讨论题目,但是如果教师不能很好地驾驭,往往会导致组织和引导不够得力,最终形式大于内容,甚至使讨论会成为一种随意而低效的漫谈,难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学目的。

  因此,笔者认为应该实施以问题为主导的交互式学习方法。首先,以问题为主导的交互式学习方法能培养和增进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高校要达到的重要教育目标之一,要达到这个目标,就要鼓励学生在理性、科学的前提下大胆质疑现有答案,敢于提问,甚至质疑权威。即首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当学生大胆提出疑问、勇于质疑时要循循善诱,授之以“渔”,引导他们以科学的态度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而不是轻易地指责和批评,学生由此就会逐渐由“敢于提问”向“善于提问”发展,其创造性思维能力也会逐步增强。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优良品质,而这正是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的主要内涵。

  其次,以问题为主导的交互式学习方法在实质上是一种可以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精神的自主教育的教学方法。自主教育使原先作为客体的教育对象真正成为主体,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及学习的积极性,很好地实现了受教育者和教育者的合一。以问题为主导的交互式教学方法比较好地实践了自主教育,以参与式、启发型教学取代以往“师教生学”的“填鸭式”教育方法,改变过去文化和知识单纯的单向传播,引导学生自觉吸纳知识并重组适合自身的知识结构。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有了自己的主动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由“被动学”变为“主动学”,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了良好的环境。隐藏在学生本质中的创造精神被引发出来,更重要的是辅助学生塑造健康完整人格,使每一个学生得以充分、自主的发展。另外,在这种教学方式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学生有了更多的机会提出自己的观点,教师的教育理念也能随之改进,由原来研究怎样教改变为研究怎样引导学生学,甚至能促进教师拓宽或加深自身的学科科研领域,提升创新能力,使传统教育的那种本末倒置的关系得到修正,教育过程中的话语权随之重新分配,教师与学生在研究与创新中都能同步成长和进步。

  最后,以问题为主导的交互式学习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团队协作是科研工作中的必备方法之一,协作精神也是科学研究中的必备理念,追求科学真理需要个体的奉献甚至献身,但更多时候需要的是团队协作。合作是人类社会由来已久的普适现象,人类要生存,要与自然做斗争,就需要合作。但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民俗习惯排斥合作,新一代大学生以独生子女居多,他们渴望成功,迫切期望成就一番事业,但备受呵护的成长过程造成他们团队协作精神的缺乏,而个人生存、发展直至事业成功又需要合作精神,需要强烈的团队协作意识。以问题为主导的交互式学习方法在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方面具有独到的作用,小组或班级团队为学习单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辩论及讨论为学习方式,相互质疑或相互提示为解决问题方法等,这些都是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的有效因素。

  三、以问题为主导的交互式学习方法的实效及提升途径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以问题为主导的交互式学习方法对于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特别是科研、创新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首先,它为学生科研意识和钻研精神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环境,也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平台。通过以问题为主导的交互式学习方法的实施,学生可以与同学就一个或多个共同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交流和讨论,在交流中各种观点和思想的碰撞,促其迸发出新思维的火花,培养了他们在科学研究中的团队意识,产生集体攻关的愿望。因为在以问题为主导的交互式学习这个新平台上,通过协作和交流,思想上的互相启发和碰撞更容易形成新的思维视角,这对于学生的科学研究精神和整体素质的塑造非常有利。

  其次,以问题为主导的交互式学习方法促进了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真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必须从两个层面来实现:第一,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自主性。第二,营造有利于培养科研、创新能力和意识的良好氛围和有利环境。通过以问题为主导的交互式学习方法,在课堂上,学生就进入到一定的科研领域,这对于其创新意识的产生、学习自主性的提高和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都不无裨益。但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以问题为主导的交互式学习方法作用的发挥还要依赖于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课程体系存在的一些问题影响了学生培养质量,在课程结构上,选修课与跨学科课程不能满足需要;在课程内容上,基础性、应用性及前沿性没有得以充分体现。因此,课程设置首先要注重学生掌握基础性的系统的专业知识,其次应该理论联系实践,体现出具体的应用性,然后突出教学的前沿性和启发性。

  再次,革新课程的教学方式,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这些需要通过采用案例教学法为主的方式来实现,以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的教学方式方法,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引导学生自主分析与判断,提升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在课程教学中由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参与,实现角色的转变。

  最后,注重培养他们合作学习的意识,促进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著名的心理学家阿德勒曾说过:“一个人如果不能学会合作之道,必然会走向孤独之途,并产生强烈的自卑情绪。”善于合作不仅是学生的一项重要素质,并且也会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合作学习对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有着明显的效果,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合作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能培养学生强烈的责任感和集体意识;它为学生创造了人与人相互交流、相互了解、相互信任的机会,从而培养其与人友好共事的合作精神;由于学生是人,也是社会中的人,在合作学习的小集体中,学生之间首先学会相互适应,进而适应这个小集体,逐步过渡到适应大集体,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并在被他人正确认识中体会自我价值的实现,在被团队认同的良好心态下增强自信和自尊。

  学习方法论文二

  一、学习策略学科化的重要性

  掌握并运用有效的学习策略已成為学生保持学习兴趣、改善学习困境、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因此,学习策略已成為当前世界各国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由于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特点,将一般性学习策略与学科特点结合起来,形成更具体、更有针对性的学习策略,即将学习策略学科化,将会对学习者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对于如何有效地将学习策略学科化,我国学者也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本文将以2001-2010年间维普期刊网上收录的关于中学化学学习策略方面的75篇研究论文為对象,从论文年度发表情况、期刊源、各省份研究情况、作者所在机构类型及分布、研究分支方向5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近十年来我国学习策略与中学化学教学相结合的部分研究成果,并提出该类研究的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以期推进我国学习策略学科化的研究进程。

  二、相关研究论文的统计分析

  1 论文发表年度情况分析

  2001-2010年公开发表的中学化学学习策略方面的研究论文情况如表1。

  由表1可见,研究热度的变化是曲折向上的:2001-2004年,研究热度逐年上升,2004年达到一个小高峰(17.34%);2005-2009年每年保持有7篇左右的研究论文发表,比较平稳;2010年又达到与2004年几乎一样的高峰。由数据分析可知,化学学习策略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自2000年实施新课改以来,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变单纯的“学会”為“会学”成為新课改的重要目标之一。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教育工作者逐步意识到化学学习策略的重要作用,他们不再仅仅研究教师的教,还把精力投入到研究学生的学。这将会更有效地改善学生的学习困境。但这十年间发表的论文数还不多,证明在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研究空间还比较大。

  2 论文期刊源的统计分析

  表2是2001-2010年中学化学学习策略方面研究论文的期刊源统计。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初步掌握所发论文的质量。

  从表2来看,75篇相关论文分布于56种期刊,比较分散。其中《化学教学》以11篇的刊载量遥居其他刊物之首,是该类研究的重要信息源。但平均每年也只有一篇论文发表于其上,数量相当少。而发表于国家级核心期刊《化学教育》上的文章只有3篇,这说明该类研究成果理论化程度还有待提高。此外,全国各地的高校学报及很多其他期刊均刊载过该类研究成果,但数量极少。由此看到,国内各类期刊对这方面的研究论文刊载量是比较少的。其中原因可能是:多数研究者的研究工作多為经验总结型,部分研究论文理论水平还不够高。可见,中学化学学习策略的研究应朝理论化的方向发展。

  3 各省份研究情况的统计分析

  通过对各省研究论文发表情况的统计和分析,可以了解国内不同地方对该类研究的关注度,发现该类研究的地域差异。表3将以2001-2010年发表的75篇论文的作者所在省份為对象进行统计。

  由表3可知,十年间全国共有24个省份的研究者在不同杂志上发表过此类论文,其中江苏、上海、福建、浙江和广东这5个东部沿海发达省份发表的较多,而其他19个省份虽有发表,但数量很少。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的教育及教育研究的发展水平位于全国前列。2000年初,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沿海地区较早开始进行中学新课程改革,因此这些地方的教育研究者更关注并主动研究学生的学习。

  4 作者所在机构类型及分布情况统计

  通过对论文作者所在机构的类型及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可以了解目前进行该类研究的主要力量是哪些群体。2001-2010年所发表的75篇论文的作者所在机构类型及分布情况统计见表4。

  从表4可以看到,绝大多数论文作者是各地中学的一线化学教师,以及各高校(包括大学、学院、高职高专等)的师生,而各地方教育研究院或教研室等机构的研究者论文比较少。这些数据说明,一方面,中学化学教师和各高校化学专业与教育科学专业的师生是中学化学学习策略研究的主要力量。中学教师直接与学生接触,对于如何改善学生学习状况,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最深刻的体会,他们的论文多為经验总结型;而各高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则通常会运用教学理论与教育心理学知识去指导研究,因此研究论文的系统性较好,少部分论文的理论水平相对较高。另一方面,中学化学学习策略的研究工作源于中学化学教学,同时研究工作的进展也推动着中学化学教学不断往积极的方向发展,二者密不可分。

  5 论文研究分支方向统计分析

  经统计分析发现,近十年来中学化学学习策略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单项学习策略的研究上,这方面所发论文数占总论文数的61.4%。这证明,多数研究者的研究都是比较具体的化学知识点、小范围知识板块等的学习策略,具有较强的知识针对性,例如化学方程式的学习策略、化学概念的学习策略、化学物质的学习策略等。另外,各种学习模式的学习策略研究也很热门,例如合作学习策略、自主学习策略、探究性学习策略等。以上这些研究多是从教师教学的角度以及具体学习方法的角度出发来研究化学学习策略的。很多研究者认為,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基本是等同的。

  关于中学化学整体学习策略研究的论文数量只占38.6%。这部分研究者认為,学习策略不仅是学习方法的总和,还包括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技巧和通过主观能动作用调控自己学习的过程,即包括认知策略及元认知策略。所以学习策略应从学生的角度来进行研究,不仅要研究具体的化学知识学习方法,更要研究学生学习化学时的内部调控过程。关于整体学习策略的研究是多方面的,例如有的是基于理论研究提出中学化学学习策略训练的步骤,有的是对某些地区中学生化学学习策略掌握现状进行调查,有的是结合实际研究教学和教育方法,有的是开展学习策略训练的实验研究等。在统计中还可以明显看到,在整体学习策略的研究中,关于初中化学学习策略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而关于高中化学学习策略的研究则相对较多。

  由此可见,关于中学化学整体学习策略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发展,而初中化学学习策略的研究更需要得到研究者们的重视。

  三、总结与思考

  由以上分析可发现,近十年来我国中学化学学习策略的研究在平稳地向前发展。研究多开展于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这与近些年我国新课程改革的逐步实施是分不开的。同时也看到,该类研究成果还较少。可以预计,随着新课改的全面铺开和深入实施,使学生“学会学习”将成為教育者们普遍的教育意识,中学化学学习策略的研究将会受到更多基础教育研究者的重视。从对研究的分支方向来看,超过半数以上是关于中学化学单项学习策略的研究,侧重于研究化学知识的学习策略,类似于学习方法的研究。而关于中学化学整体学习策略(特别是初中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笔者认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需要掌握知识的学习方法,更重要的是要知道如何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而这正是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的不同之处。学生只有懂得调控自己的学习,才真正学会了学习,因此对整体学习策略的研究更為重要。对化学学习来说,初中阶段是学生打基础的重要阶段,所以初中化学整体学习策略的研究显得非常重要。由此可见,中学化学(特别是初中化学)整体学习策略的研究将会受到越来越多中学化学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论

  学习方法论文三

  摘要:学习方法实际上决定了你的成绩,方法就是你征服未知的工具。伐木工人用斧头一个上午只能砍一棵大树,但用电锯十分钟就能完事了,如果你没有好的学习方法,即使你每天都刻苦学习,你也不会取得好成绩。因此拥有一个好的学习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字:学习方法 重点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主动学习

  上课是教学过程中的最重要环节,学生能不能学到东西,学得好不好,主不仅和老师的授课有关,而且和学生自己有很大的关联。并且这种影响是占绝大部分。要想得到好的上课效果,授课教师就要充分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体现了学生个人自我发展的能力,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同时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因此,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下面通过具体的课程(大学语文和英语)学习方法进行论述。

  首先,应该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方法,树立主动学习的意识。

  主动学习具有自主学习的特征。自主学习是元认知监控下的学习。学习者依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学习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取得有成效的学习结果,得到成功感和满足感。

  ⑴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被动接受式学习学生的学习是带有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

  ⑵让学生带着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动机积极主动地参与(认知参与、情感参与、行为参与)学习,通过学习活动不断提高元认知能力,寻找适合与自己的学习策略和方法,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⑶教学设计要关注并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 注重教学情景设计、给学生自主学习以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学习指导要重视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使学生要学、能学、会学、主动地学。

  大学的时间较初中阶段充裕,而有好成绩的人和无所收获的人的主要区别就在于是否有主动在学习的意识。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来预习和复习功课,才会取得理想中得成绩,并且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提高。

  其次,属于学习兴趣的确立。

  做每件事情,如果凭着兴趣爱好来,就会学得更加轻松。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创设一种可激发学生某种兴趣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好奇感,也就是在教材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间架起一座桥梁,从而把学生引入到有关的知识中去,使课堂更加生动活泼。例如:在音乐的学习过程当中,我们应充分挖掘音乐作品的艺术内容和情感内涵,发挥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以激发、培养、发展自己的音乐兴趣及爱好。因而在上音乐课时,充分利用学生灵巧的形体、 自然的嗓音,通过律动、绘画、即兴创作、游戏、表演、节奏乐敲击等相结合的方式用来激发和培养自己对音乐的兴趣,开发音乐的感知力、想象力、创造力,体验音乐的美感。

  第三,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拿大学英语来说。

  英语的学习分为几个部分,分别是听力、阅读、写作等。

  听力方面,首先必须养成经常听的习惯,其次必须养成轻松听听力的习惯。这些都是必须的。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会事半功倍。具体可以有精听与泛听结合、场景设置与想象等。

  阅读方面,大学英语阅读讲究快速,因此我们没必要每个单词都会,但是却必须了解足够多的单词,针对这个问题可以有词根词缀记忆法、联想记忆法等。

  写作方面,大学英语写作不仅要高中阶段的语言流畅清晰,并且有更高的要求,需要有各种各样的句型。这需要不断进行句型的积累,需要不断背诵。

  大学英语的学习应该针对不同的部分进行对症下药。

  第四,大学的学习分为不同的部分,需要我们抓重点来进行学习。下面拿大学语文的学习来论述。

  语文知识的学习内容比较多,文体有议论文、记叙文、诗词曲赋、小说(“4学分”为说明文);从作品的时代看,有古代、现代、当代之分。要注意抓重点。不同文体的作品重点不一样,精读和泛读课文的重点也不一样。概括地说,每篇课文主要抓作者、作品(课文的出处)、字、词、句、章等几个方面。

  注重文言文和古代诗词的学习。

  从考试大纲中,我们已经了解到文言文和古代诗词在考试中占有相当的比例。因此,我们在学好白话文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对古文的学习。在古文中重点考核作家作品知识、部分诗词的背诵以及对文中重要字、词、句的理解等几部分内容。

  第五,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大学学习注重学习方法。

  一个人学会了怎样学习,他的智力就相应地发展到了较高的境界,他将更加适应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在我们业已身置其中的世界里,教育的目标务必是培养对变化开放的、灵活的和适应的人,学会怎样学习并且因而能不断学习的人。”

  学习方法实际上决定了你的成绩,方法就是你征服未知的工具。伐木工人用斧头一个上午只能砍一棵大树,但用电锯十分钟就能完事了,如果你没有好的学习方法,即使你每天都刻苦学习,你也不会取得好成绩。因此拥有一个好的学习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每门科目都有自己特别的学习方法,例如,英语单词的背诵,可以有以下的方法:

  1.词根词缀记忆法:可以参考词根词缀的书,积累一些常用的词根。

  2.联想记忆法:充分展开自己的想象力,通过近义归类联想,汉语谐音联想等方法。

  词汇的记忆过程是大脑进行思维的过程,只有使用有效的方法才能提高效率。

  3.语境记忆法 放在一个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记忆单词,可以记住同一个单词在特定的

  上下文语境的多种含义。

  有了好的学习方法,还必须有一个好的学习心态。学习是快乐的,要知道学习是给自己学的,不要以为学习是给老师学的,喜欢哪个老师就给哪个老师学,不喜欢就不给他学了,要知道每一个学科都非常重要,都关系着你将来的升学和就业,希望同学们摆正心态,平衡你的每一个学科。

  拥有一个好的学习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大学时期是学习的黄金时期,在这个时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养成可以使你受益终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关键是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而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提高成绩的金钥匙。科学的学习方法需要勤奋才能学到手。“天道酬勤”,再聪明的人,再好的学习方法,也都需要自己的勤奋和努力才能学有所成。学习不是应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同学们不断地努力和积累,只要你端正态度,掌握方法,成功就一定属于你。

27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