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答案大全 > 阅读题及答案 > 阅读答案 >

《管鲍之交》阅读题答案(2)

时间: 雪珠2 阅读答案

管鲍之交原文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牙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管鲍之交阅读题目及答案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4分)

A.以区区之齐在海滨

B.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

C.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D.鲍叔不以我为不肖

答案 A

11.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

A.①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②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B.①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②鲍叔不以我为怯

C.①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②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D.①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②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答案 C

1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一项是

A.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穷:困厄。

B.仓廪.实而知礼节 廪:贮藏米的库房。

C.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乃:才。

D.尝与鲍叔贾. 贾:经商,做买卖。解析 C.就。

答案 C

延伸阅读:管鲍之交阅读练习及答案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小时常与鲍叔牙游 游:结交。

B.公子纠败,召忽死之 死:战死。

C.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匡:扶救。

D.尝与鲍叔贾 贾:名词用作动词,经商。

解析 B.死:为而死,为动用法。

答案 B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①不以为言 ? ②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①管仲囚焉 ? ②于是余有叹焉

①尝与鲍叔贾? ②蜩与学鸠笑之.

①常为名大夫?? ②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解析 A.①②都解释为“因为,由于”;B.①②都为句末语气词;C.①②都是连词“和”;D.①成为;②为了。

答案 D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不以为言

B.少时常与鲍叔牙游

C.鲍叔不以我为无耻

D.通货积财,富国强兵

解析 A.“以为”今义为认为,文中之意为“因此做什么”;B.“时常”今义为“经常”一个词,文中解释为两个词,“的时候常常”;C.“无耻”为“不知耻辱,无羞耻之心”之义;D.“通货”今义为“法定的通用的贷币”,文中是动宾短语,“流通货物”。

答案 C

4.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鲍叔知其贤 ? 其为政也

管仲富拟于公室 乃设九宾礼于庭?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解析 A.“其”为代词,代管仲;B.第一句“于”为介词。可译为“与”,第二句“于”为介词,意为“在”;C.“而”为转折连词;D.“焉”为句尾语气词,不必翻译。

答案 B

5.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鲍叔终善遇之 善:很好地。

B.鲍叔遂进管仲 进:举荐。

C.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知:了解。

D.管仲因而令修召公之政 修:修建。

解析 D.后文“政”为“政令”,故“修”不能讲“修建”,可译为“修复,修治”。

答案 D

6.下列选项中,全能表现鲍叔牙对朋友无私的句子是 ( )(3分)

①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

②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③鲍叔遂进管仲

④管仲既用,任政于齐

⑤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⑥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

A.①②③

C.②⑤⑥ B.④⑤⑥ D.①③⑤

解析 ②④陈述对象为管仲,与鲍叔无关,用排除法选。

答案 D

7.联系全文,下列对文意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孔子评价管仲“小器”,司马迁也认为管仲不能算作贤臣。

B.齐桓公能成一世霸主,而没实行王道,管仲作为国相难辞其咎。

C.鲍叔对管仲的帮助表现在好多方面,资助财物,给以朋友的关怀,及时举荐,这些都是为了管仲能做齐相。

D.司马迁非常赞赏管鲍的友谊,他以细腻的笔触颂赞鲍叔宽容,不计小节,举荐人才的高风亮节。没有鲍叔,就没有齐国名相管仲。

解析 A.“司马迁也认为管仲不算作贤臣”错;B.“难辞其咎”错;C.“为了管仲能做齐相”错。

答案 D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管仲后来家业非常富足,有“三归”“反坫”,可齐人并不认为他奢侈。管仲的子孙在齐国享受世禄,十几代有封邑。

B.管仲早年和鲍叔经商,老是赔本,做了齐国的相之后,才慢慢展露了他的才华,他利用地处海滨的便利,发展经济,使齐国强大起来。

C.齐桓公做公子时与公子纠是对手,但他即位后却能重用公子纠的亲信管仲,可见其心胸开阔,难怪他最后能成就一代霸业。

D.鲍叔牙这个人不太优秀,但他善于识别人才,以至于在管仲被重用之后,天下人并不怎么看重管仲,而是赞美鲍叔牙能知人。

解析 A.应为“鲍叔的子孙在齐国享受世禄”:B.文中无“老是赔本”之意;D.“鲍叔牙这个人不太优秀”缺乏依据;另“天下人并不怎么看重管仲”不恰当。

答案 C

9.翻译下列句子。(24分)

(1)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8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8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8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生养我的是父母,真正了解我的是鲍叔牙啊。

(2)天下的人不称赞管仲的才干,反而赞美鲍叔牙能够识别人才。

(3)管仲被任用以后,在齐国执政,桓公凭借着管仲而称霸,并以霸主的身份,多次会合诸侯,使天下归正于一,这都是管仲的智谋。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公式

1、标题作用:

(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

(2)总结文章内容,点名主旨(突出主题)

(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

(4)反映人物情感变化

2、动词理解:

__生动表现了人(事)物__的特点(情状)(或描绘出一幅……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

3、句子分析:

(1)分析句子里词语的表达效果

(2)分析:修辞+修辞作用

例题:请问文中划线部分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比喻:用__比喻__,表现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

拟人:把__拟人化(或赋予人的情感),生动形象的表现了……(或描绘出……的画面,写出了事物……的特点)

排比:使句式更整齐,气势更强调了(事物)的……突出了(事物)……的特点

反问: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感情

设问: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文中或结尾出现,其作用通常为“引起了对……的问题的关注(或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借代:用__代__,使被借代的更加具体,生动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特点

引用:引用诗句,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语言更优美(或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

引用故事,神话传说,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

4、文章运用表现手法作用:

例题:请问这题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读文章有何好处(意义)?

(1)对比,作用:__和__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人(事)物__的特点

(2)象征,作用:使文章立意深远,含蕴深刻

(3)伏笔,作用:对将要出现的__事物作暗示,为情节发展作铺垫

(4)照应,作用:使文章结构严谨,使文章主题更加鲜明,使文章更加严密

(5)烘托、渲染,作用:表现环境,营造氛围,抒发情感,突出主题

5、某段起什么作用:

(1)开头,作用:

A、引起下文

B、点名所要描写的对象

C、照应文章标题

D、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E、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2)此段在文中,作用:A、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B、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

(3)结尾,作用:A、总结全文

B、揭示文章主旨

C、照应前文

D、照应题目

E、引人深思

6、文中画线句、段运用何种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1)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里、神态、正面、侧面描写

(2)坏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作用:(1)人物:表现人物__的特点,突出人物__的性格(品质、思想)

(2)环境:烘托一中__的气氛,表达一种__的思想感情

7、用简洁的言语概括文章(或文段)内容:

谁+干什么+结果怎么样

8、本文(某段)运用什么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9、简要概括文中事物特点:

首先分析文章的结构,注意文中的连接词(首先、其次、还、然后、也、最后、此外……),这些词语外面的句子往往就是事物的特点。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

(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

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

8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