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中考 > 中考答题技巧 >

中考历史——历史探究题解题方法归纳(2)

时间: 燕妮2 中考答题技巧

  ②通过材料中的语言倾向,读材料提出的观点。观点类的材料往往有较为明显或者相对隐晦的语言倾向,因此结合已有的知识体系和材料中的一些观点性的语句,明确材料的整体观点倾向。这些语句可以是判断式的,也可以是例证式的,需要学生擦亮眼睛,去伪存真。

  ③通过对比类比的方法,读材料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材料型题中往往几个材料之间存在着一些显性的或隐性但是区别或联系,通过对比和类比的方法加以甄别,有助于从宏观上把握整道题的脉络和导向。这也是回答开放型问题的重要基础。

  如:题型示例三,面对文言文材料,学生首先要运用自己的文言文学习能力辨识材料主旨。其中找关键词和对关键词的理解尤为重要。如,可以以“周文、武所封子弟....”、“诸侯”、 “ 秦”、“ 为之郡邑” 等词判断出材料一、二中的时间和事件,然后依据所学知识进一步作答。以“... 将复变”、“ ... 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等语汇判断出材料三中对两种制度的评价。以“... 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一项制度背后的本源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原则仍可不变”等语汇钱穆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一步作答。

  三、注重答案规范性,全面提升学生答题能力。

  能够顺利完成探究题的最后一步就是要用规范的思维进行规范的作答。规范性的作答也是提高做探究题的正确率的关键。

  1、作答思路的规范性。论从史出、全面辩证的看待问题。

  面对一些开放型问题,一些学生由于没有形成良好的解答思路和规范性的答题模式,往往盲目作答,答案漫无边际。在这个问题上,首先要引导学生答题立足于课本知识,回归课本,从而做到论从史出。其次,一些学生遇到“你更认同谁的观点?为什么?”之类的问题时,就会暴露出认知的片面和答题技巧的欠缺。这就需要我们从日常就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全面的历史观和解题方法,遇到问题全面分析,用辩证的态度来看待问题、解决问题,避免由于主观或片面而造成答题失误。最后,作为历史教师,还应在日常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的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这样,学生在答题时才能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能力,正确作答。

  2、作答书写的规范性。书写规范、格式明确、分点多层。

  卷面书写是一个学生逻辑思维和学习能力的一种体现。良好的卷面书写及正确的书写格式能让人赏心悦目。正确规范的书写格式源于清晰的解题思路和一贯坚持的良好的书写习惯。那么什么样的书写模式才是规范的格式呢?

  一般情况下,从问题出发,一道题中有几问,就有几答。每答中间要有明确的分隔符号,或分行作答。切忌一概而论和混为一谈。而且,规范的书写还包括答案要遵循问题的先后顺序来写,而不可想起哪个写哪个,最后造成张冠李戴的现象。还有,答案有多层含义要表达时,一定要分点多层作答,用数字符号“1、2、3、”等将答案要点列出,需要论述的再展开论述 。答题语言要用书面语,避免口语化答题。

  题型示例四

  在学习了《民族政权的并立》的内容后,某历史兴趣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了探究,请你一起参与完成。

  【探究与民族政权的和议】

  材料一 辽宋为兄弟之国,辽圣宗年幼,称宋真宗为兄。后世仍以齿论,以白沟河为国界,双方撤兵。(辽归还宋遂成及涿、瀛、莫三州。)此后凡有越界盗贼逃犯,彼此不得停匿。两朝沿边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创筑城隍。宋方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至雄州交割。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

  材料二 西夏向宋称臣,宋册封李元昊为夏国主,宋岁赐绢十三万匹、银五万两、茶二万斤,节日再另行赏赐。两国重开沿边榷场贸易,恢复民间商贩往来。

  材料三 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

  (1) 请写出以上三次和议的名称。

  (2) 你能概括出这三次和议最主要的相同点吗?

  【评价历史问题】

  (3)有人说,澶州之盟是一个屈辱的条约,北宋每年向辽国交纳大量岁币,加重了人民负担。也有人认为,澶州之盟有它的历史作用,它结束了两国多年的战争,增进了两国的交往,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你认为谁说的有道理?

  此题从知识层面来讲并不难,但能否做对完全在于学生是否能够规范答题。首先,问题要求“写出三次议和的名称”,那么潜台词就是要“按先后顺序”。其次,开放性问题“你认为谁说的有道理?”有一定诱惑性,实则考察学生全面看待问题的能力。

2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