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学习励志 > 学习的重要性 >

朗读对小学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

时间: 燕妮2 学习的重要性

  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说:“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的,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得到阅读和写作的知识,从而养成阅读和写作的习惯,就是语文学习的目标。

  朗读对小学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

  下面小编结合学习案例,谈谈我对朗读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的几点认识。

  (一)朗读能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会意,欣欣然”,读书贵在自悟自得。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担当着引路人。学生通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层一层抽丝剥茧地提问、朗读、感悟,逐渐走进了文本,走进了作者的心田。与此同时,他们的心灵也伴随着层层递进的朗读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撞击。例如:

  王崧舟老师在《慈母情深》中有这样一段课堂实录:

  师:“鼻子一酸”是什么感觉?

  生:快要哭的感觉。

  生:眼泪快流出来了。

  师:母亲已经把钱给了我,按理我应该感到怎么样?

  生:感到开心。

  师:但此刻的我没有快乐,只有四个字“鼻子一酸”,为什么?请大家默读课文,用心体会,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我为什么鼻子一酸,用波浪线画出来。

  生:“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出示这句话),齐读。

  师: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声音,什么感觉?

  生:呆不下去。

  生:马上离开。

  生:但我的母亲呢?(齐读语句)

  师:噪声停止过吗?依据在哪里?

  生:母亲大声的问。

  师:为什么?

  生:我们大声问是因为七八十台-----

  生:旁边女的大声喊到是因为七八十台------

  生:接着又对我喊是因为七八十台--------

  师:从“忙碌”一词我们感受到什么?

  生:母亲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工作。

  师:昨天的母亲在怎样的环境中工作?(生读)

  师:明天的母亲将要在怎样的环境中工作?(生读)

  师:春天的母亲将要在怎样的环境中工作?(生读)

  师:秋天的母亲将要在怎样的环境中工作?(生读)

  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母亲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读-------(生读)

  师:我第一次看到母亲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假如是你,你看到母亲这样工作,有什么样的感受?

  生:难过。

  生:伤心。

  生:难受。

  师:再读这句话,读出自己对母亲的那份真情。

  叶圣陶先生曾谆谆告诫: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老师若引导学生善于读,则功莫大焉。王崧舟老师这一环扣一环的朗读,既让学生感受了课文的内涵,又让学生通过一遍又一遍的朗读理解了课文内容。老师一句句精心设计的导语,碰撞出学生思维的火花。在这些闪烁的火花中,学生通过朗读真正体会到了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情实感,这种朗读,无不叫人心中喝彩。

  (二)朗读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无论何时,朗读一篇好的文章,总能带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而在朗读好文章的同时,配上好的朗读更会让人们产生共鸣,仿佛文字有了生命,让学生情不自禁地赞叹:“真美!”那抑扬顿挫的语调,或快或慢的语速,再加上情感的起伏迂回,牢牢地抓住了听者的心灵,拨动着听者的心怀,调动着听者的视觉、触觉、听觉等感官,让他们获得了极美的艺术熏陶,逐渐提高了审美情趣。

  例如卢雷老师的《开国大典》。这是一篇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经典教材,生动地描写了新中国诞生时开国大典庄严、隆重和热烈的场景,表现了新中国诞生的伟大意义,字里行间充满了爱国情怀。卢雷老师在执教此课时,反复加强朗读训练,加强情感渲染,对课文中充满激情的关键语句不是一读了之,也不是在同一平面上的机械重复,而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指导朗读,层层推进,让学生读出感觉,读出内涵,读出激情。

  在教学“典礼”这个部分时,有这样一段教学:

  师播放开国大典的录像,生观看。

  师:听到了吗?再听一遍。

  生第二次观看录像

  师:听到了吗?坚定、高亢、强有力的声音。女同学准备,接着毛泽东主席宣布——

  女生: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师:男同学,毛泽东主席宣布——

  男生: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师: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在场30万人,使全中国人民的心欢呼起来!谁读第7节。

  生: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传到白山黑水之间,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呼起来。

  师:为什么读这一节?

  生:因为这一节让人心情感到非常激动,我们的新中国终于成立了!

  师:激动人心呀!这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版图。(师简笔画中国地图)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生:长城内外),传到——(生:大江南北),传到——(生:白山黑水之间),使全中国人民的心——(生:一齐欢呼起来。)女同学读第一句,男同学读第二句。预备,起——

  女生读: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

  男生读: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传到白山黑水之间,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呼起来。

  师:能背了吗?老师来读毛主席的庄严宣告,男同学女同学一起来背第7小节。

  生:能!

  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齐背: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传到白山黑水之间,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呼起来!

  师:激动吗?有话要说吗?

  生1:嗯……嗯…… (说不上来)

  师: 激动得无法用言语来表达,对吗?

  生2:毛主席万岁!

  师:激动地欢呼啊!能再带着同学们一起欢呼吗?

  生2:(更加激昂地)毛主席万岁!

  齐:毛主席万岁!

  卢雷老师在教学排比句时,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排比句渲染的感情力量,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让整个课堂久久沉浸在“情感磁场”的包围中,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朗读是一种美的熏陶,也让学生的审美品位得到了极大地提升,整堂课上得荡气回肠。

  朗读以其独特的魅力感染着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让彼此在语文的海洋中畅游。卢老师这一段的朗读设计可谓精妙,它使学生在每一次的朗读时逐渐走近文本,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思维层次得以提。更重要的是,它使学生乐读不疲,越读越投入,直至激情昂扬。就这样,学生通过朗读这个平台,充分感受到文章的美,提升自己的审美品位。

  (三)朗读能诱发学生的想象力

  朗读是培养学生情感、激发想象力的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学生在熟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透过语言文字,想象其描绘的意境,感受字里行间表达的各种情感。

  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总是首先让孩子通过各种方式熟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再反复朗读情感浓郁的语句或段落,细细体会其所表达的深刻内涵,激发学生的情感,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诱发他们的想象力。

  如教《世界多美呀》一课时,我通过反复朗读,引导学生积累文本语言,积累规范的句式。进而结合观察画面,引导学生感受、欣赏这个世界的美。在唤起了学生对美的情感体验之后,引发学生想象。因势利导,让学生进行一次想象说话:小鸡看到了蓝湛湛的天空,绿茵茵的树木,碧澄澄的小河,心里多么地兴奋啊!放眼望去,小鸡还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物呢?

  生1:小鸡看到雪是白茫茫的。

  生2:小鸡看到麦田是绿油油的。

  生3:小鸡看到枫叶是红彤彤的。

  生4:小鸡看到桃花是红艳艳的。

  生5:小鸡看到星星是亮晶晶的。

  生6:小鸡看到生梨是黄澄澄的。

  ……

  这些充满想象力的回答,蕴含着学生的智慧,是他们善于发现、善于观察的表现。任何想象说话都是以熟读课文积累语言,体验情感为基础的,感情丰富的朗读,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对课文丰富的想象,将文本描写转化为生动的画面,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试想如果缺乏了这个基础,那么我们的语文课堂将会变得多么苍白,就如同那青草地里的一潭死水。当我们全身心投入于朗读中,那朗读也会变得十分美好,想象的火花不断地迸发,死水变成了流淌的活水,重新滋润着青草地。

  朗读作为一种有声的语言艺术,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作为教师,不仅需要指导好学生朗读,更重要的是设计好朗读,让朗读不流于表面,真正扎在学生的心中。只有让学生爱上朗读,理解朗读,陶醉于朗读的氛围,才能真正在小语教学中展现它的艺术魅力!

8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