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答案大全 > 考试答案 > 中考试题及答案 >

济南市2015年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3)

时间: 春燕2 中考试题及答案

  (三)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2-13题。(共6分,每小题3分)

  春思

  贾至①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②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注】①贾至:唐代洛阳人。这首诗是他在被贬为岳州司马时所写。②历乱:烂漫

  12.本诗前两句描写的景物有,通过对它们的描写,体现出春天的特点。(3分)

  答案:草、柳、桃花、李花示例: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第一空写对写全得1分:第二空占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中景物描写的能力。寻找诗句中的景物相对简单,将诗句中写景的实物挑出来即可,“青青”“黄”“历乱”“香”等词从颜色、状貌、气味等角度,写出了“春意闹”的意味,由此可见诗句所体现的春天的特点。

  13.赏析“春日偏能惹恨长”中“惹”字的妙处。(3分)

  答案:示例一:“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将春日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抱怨春日把恨引长,产生度日如年之感,表达了诗人与日俱增的愁绪以及无法排遣的苦闷。(修辞手法占1分,表达作用占2分。意思对即可)

  示例二:“惹”是招引(或:引起)的意思,诗人抱怨舂日把恨引长,产生度日如年之感。妙用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与日俱增的愁绪以及无法排遣的苦闷。(“惹”字的意义占1分,“惹”字的表达作用占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炼字妙处的能力。对诗句中动词的赏析,要从修辞手法、表现景物特点、表现诗人情感等角度来解答诗歌语言的妙处。规范的答法是:××字运用……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四)根据原文默写

  14.补写出下列句子的上句或者下句。(共7分,每小题1分)

  (1)子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

  (2)宁为百夫长,。(杨炯《从军行》)

  (3),孤帆天际看。(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4)?门前流水尚能西!(苏轼《浣溪沙》)

  (5)山河破碎风飘絮,。(文天祥《过零丁洋》)

  (6)夕阳西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7)小时候,,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余光中《乡愁》)

  答案:(1)温故而知新 (2)胜作一书生 (3)乡泪客中尽 (4)谁道人生无再少 (5)身世浮沉雨打萍 (6)断肠人在天涯 (7)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上下句提示默写经典诗文句子的能力。(1)至(7)小题都是上下句对接,难度相对较小,只要平日注意积累,一般不会出错,默写时注意。“作”“少”“萍”涯”等字不要错写或误写。

  三、(3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共l 2分)

  (一)中国竹,意无穷

  ①青青翠竹,挺拔劲秀。竹,无华丽之姿,却有丹、青之貌;无脂粉之态,却有凌云之志。自古以来,竹在我国人民心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我国竹类资源丰富,素有“竹子王国”之称。据《中国植物志》记载,我国竹现有37属约500种,属数和种数约占世界的二分之一。云南是世界竹类植物的起源地之一,是世界上竹类植物最丰富的地区,现有28属220种,被誉为“世界竹类的故乡”。

  ③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④在日常生活中,竹密切地联系着衣、食、住、行、用五大方面。如穿有竹衣、竹鞋;食物有竹笋、竹米;住有竹楼、竹屋;行有竹车、竹筏;用有竹篮、竹筷。随着时代的发展,竹又有了一些富有创意的新用途,如用竹纤维制成衣物,用竹炭制作空气清新剂和除湿剂等。

  ⑤从生活环境看,竹也发挥了其特殊的作用。竹的特性决定了它具有广泛的生态效益: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减少噪音和为其它生物资源提供生存环境等,从古至今人们都利用它保护和美化生活环境,人们漫步于幽静的“竹海”之中,心旷神怡,难怪我国自古即有“无园不竹”之说。

  ⑥竹在人们生活中所做出的物质贡献举不胜举,在文化上所赋予我们的精神财富更是无法估量。

  ⑦在仰韶文化时期,我国就有了对竹利用的确切记载。竹自竹简、珠笔到竹纸,在保存和传播我们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上立下了汗马功劳。以竹为题材的诗词歌赋,用竹编织和雕刻的艺术品,竹制的笙管笛箫奏出的音乐,无不给人类美的享受。

  ⑧在我国文化史上,竹蕴含着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价值。人们在长期的劳动实践和文化活动中,把竹的生物特征逐渐升华为一种做人的美德。竹四季常青,不畏逆境,和松、梅并誉为“岁寒三友”;竹中空外直,虚怀若谷,和梅、兰、菊并称为“四君子”。

  ⑨无论是魏晋嵇康、向秀等“竹林七贤”,还是唐朝李白、韩准等“竹溪六逸”,莫不对竹有一份执着和憧憬,清代郑板桥,与竹为邻,以竹为友,爱竹、写竹、画竹、赞竹。“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正是他坚忍不拔、超凡脱俗的人格写照。

  15.阅读全文,说说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写中国竹的。(3分)

  答案:示例:①我国竹类资源丰富:②竹与生活息息相关;③竹在文化上赋予我们精神财富。(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做此类题目要仔细阅读,然后对每个自然段的说明内容进行归纳概括,注意文中一些概括性的语句,它往往是说明的一方面内容

  16.阅读第②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3分)

  云南是世界竹类植物的起源地之一,是世界上竹类植物最丰富的地区,现有28属220种,被誉为“世界竹类的故乡”

  答案:“之一”,是“其中一个”的意思,准确地说明我国云南省只是世界竹类植物起源地中的一个地区,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地区,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解释词语占1分,结合内容分析表达作用占2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理解分析能力。分析说明文一些限制性词语的表达作用,首先要解释词的含义,并指明其作用(表限定、强调、程度、否定、推测等);其次说明有这个词说明了什么,如果没有这个词说明内容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太绝对化、与事实不符等);最后加上“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性、严密性的特点。

  17.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④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3分)

  如穿有竹衣、竹鞋;食物有竹笋、竹米;住有竹楼、竹屋;行有竹车、竹筏;用有竹篮、竹筷

  答案: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列举了日常生活中竹在衣、食、住、行、用方面的主要用途的实例,具体真实地说明了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说明方法占1分,结合内容分析表达作用占2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能力。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列图表、摹状貌、分类别、做诠释、下定义、引用说明等。分析文段的说明方法一定要全面,有几个就写几个。本句列举了竹在衣食住行用中的主要用途实例,运用的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列举了……的实例,具体真实地说明了……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18.文章第⑥段在结构上有什么左右能够?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3分)

  答案:文章第⑥段在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既紧承了上文对竹用途的介绍,又引出下文对竹所赋予的精神财富的说明,使文章语意连贯、衔接自然。(承上启下占1分,结合内容分析占2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段结构作用的能力。说明文中间段落在结构上能起到的作用有:承上启下,引出下文对说明对象特点的介绍,与首尾有呼应关系,运用某种说明方法介绍说明对象特点等,具体的作用要看文段的具体内容具体分析。本题“竹在人们生活中所做出的物质贡献举不胜举”承接上文,“在文化上所赋予……”开启下文,与文章首尾都有呼应。回答承上启下段落的作用类题目,最后最好加上一句“使文章语意连贯、衔接自然”。

14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