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答案大全 > 阅读题及答案 > 议论文阅读题及答案 >

泥土与珍珠阅读答案

时间: 子文2 议论文阅读题及答案

  《泥土与珍珠》阅读材料

  只是,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珍珠和泥土的比重已经越来越被物质诱惑所颠覆,泥土的人生理想早就被不少人所摈弃。在有些人那里,人生的最高理想再不是让众人把你踏成一条道路,而是出人头地,做首富,居高位,住别墅,开名车,喝名酒,等等等等。就连“泥土”们想的也是有一天会变成珍珠,从此再不和泥土打交道了。

  这些年,泥土变珍珠的事例屡见不鲜。然而无法改变的事实却是,泥土永远是生活的主流,而珍珠一旦背离了泥土,它也就失去了自己的生命光彩。

  泥土也罢,珍珠也罢,每个人都会有自我感觉,只要你的自我感觉不伤害他人,谁也无权干涉。但是,这里又是一个但是,只有文学却只能属于泥土,文学一旦选择珍珠,它就必然要失去艺术生命。也许在社会浮躁期,一些装扮成珍珠的东西会一时得宠于时尚,只是一旦社会恢复理性,那些名噪一时的珍珠们,立即就会变成垃圾。

  最近一位诗人因获奖受到网络争议,网友们质疑这位诗人的身份,进而怀疑评奖有失公平,只是也有人问,官员何以就不能写诗呢,更有人质问,质疑评奖不公,你又能提出什么证据呢?一切的讥讽都没有看到事情的本质,评价一位作家的作品,关键在于看他的情感世界,过去说是看他是为什么人写的,或者说是他在歌唱什么和为什么人歌唱。

  评价这位诗人的作品,我们没有能力胜任。离开特定的诗人对象,纵观当今诗坛,确实一些诗人的作品抒发的不是泥土情怀,一些诗人自作多情地扮做一颗珍珠,在那里忸怩作态地做珍珠状,许多诗篇只抒发小男小女式的悲情,或者做自虐式的灵魂挣扎。当今诗歌作品失去读者,是因为一些诗人背离了诗歌艺术的崇高和美丽,一个健康的社会不会接受萎靡和污秽。

  文学一旦陷入珍珠情结,自然就不再有一丝艺术力量,就只能在网络上任其笑骂,中国文学历史上那些不可替代的名篇,何以就没有人敢如何轻慢,就因为这些作品中永远的泥土情结,鲁迅也遭到过恶意轻慢,但有更多的人挺身而出保卫鲁迅。

  文学界、文化界确实正在发生情感蜕变,一些人背离泥土出身,做出珍珠状,为自己谋求地位。此中也有洋珍珠和土珍珠之别,洋珍珠们玩洋腔,作洋秀,以得西人真传行世;土珍珠则不时做出大师状,居高临下自命不凡地自我陶醉。其实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人心浮躁,只有泥土才最显珍贵,珍珠早就可以克隆了,泥土却永远真诚地孕育万物。

  还是诗人鲁藜的名篇:“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 /就时时有怕被埋没的痛苦/把自己当作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泥土与珍珠》阅读题目

  小题1:下列对文中“泥土与珍珠”的解释,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泥土是低微的物质,珍珠是贵重的宝贝。

  B.泥土代表乡土文学,珍珠代表高雅文学。

  C.泥土情怀不是艺术,珍珠情结不是文学。

  D.泥土永远孕育万物,珍珠可以有真有假。

  小题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物质诱惑使泥土的人生理想早就为人们所摈弃,人们的价值取向发生了根本改变,连“泥土们”都想变成珍珠。

  B.诗歌《泥土》肯定了甘于平凡和乐于奉献的优秀品质,赞美了人生的最高理想,歌颂了崇高的人生价值观,成了一代中国青年的生活理想。

  C.虽然有不少泥土变成了珍珠,但是,泥土永远是体力劳动者生活的主流,而珍珠一旦背离了泥土,也就失去了自己的生命光彩。

  D.文学尽管需要从泥土中发现珍珠,但文学需要植根于泥土。虽然那些克隆出来的所谓“珍珠”一时抢人眼球,但毕竟失去了艺术生命。

  小题3:作者认为当今诗歌作品失去读者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泥土与珍珠》阅读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一些诗人不愿意做泥土, 不愿意深入生活,不甘平凡和寂寞,没有明确的创作目标, 没有写出真情实感,背离了诗歌艺术的崇高和美丽,自作多情地扮作珍珠,在那里忸怩做态,只抒发小男女式的悲情,或者做自虐式的灵魂挣扎.


  看了“泥土与珍珠阅读答案”

77876